2007年4月25日

四月底。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來到四月底。
本來是要求自己,都能隔一段時間,就要能持續的寫著Blog。
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辦法保持下去~。
或許是懶,或許是許多不知道的原因

寫Blog,為了許多考量,我告訴自己不寫私事。
舉凡跟女朋友的吵架、工作現況等這些事情。
一來是避免不必要的困擾,而來是不希望質變成寫流水帳
可以做自己的知識整理,做心得筆記
就是不希望變成日記,變成寫五四三的心情文。

我的職業是教學設計師,很難想像自己會做這方面的工作
雖然學得就是這個專長,但總是有點難以想像
做的時間不長,blog上的看法也都是小弟自己粗淺的鄉野見聞
我沒有深厚專業理論可以支撐,更沒有廣泛的業界所聞可以分享
我只能說我知道的,分享我在大學期間學到的雞毛蒜皮
我盡量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不要再外面轉圈圈,而是要能走進核心
如果有相違背的衝突,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最近有想法,想寫點小說
小弟不才,文筆生澀
以前曾寫過一些小說,了表感情的抒發
還在醞釀,也不知道到底會不會寫~。
只是在想,或許可以為blog添加一些不一樣的元素。
我很想定位自己的blog可以有一個核心發展的主題
無奈左思右想,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讓我一直燃燒的主題
談理論不能持久,談遊玩又不夠正經
好吧,我真的很矛盾。

可以寫些什麼的,我一直這麼覺得。

2007年4月11日

今天聽的演講,blog新應用

有機會今天聽到一場有關blog的演講,主講者是查理王
有興趣的可以點選進去觀看他的自我介紹,很坦白說我不太認識這號人物
數位時代雙週刊有他的專欄,雖然我也算不忠實的讀者,文章也讀過了
但說真的,很少去記誰寫了什麼文章,這篇文章又是誰撰寫的

除非,這篇文章讓我醍醐灌頂,領悟再三
所以我承認,我真的不認識他

前半段,他拿自己生活中的例子,當作blog一種新應用的明證。
公司同事出了車禍,運用blog為他集氣祝福~。
例子夠不夠貼切,是不是有直指出說明核心,這留待個人觀念判斷
人沒事,這樣的集氣總是值得祝福、肯定的一種效應。

坦白說中間我有昏睡~
因為整場除了今天整個突然氣溫回升,室內空氣略為悶熱,身體又有點微恙
而且聽演講前,我一直期盼可以聽到些什麼
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期待的,到底是哪面方面的內容?
但整場斷斷續續的聽下來,演講內容讓我感到略為失望

因為我沒有感覺到內容有命中核心的爽快
內容很廣泛,很具體
但總是少了那麼點什麼,我沉思許久
大概就是種創見吧!?
blog的應用大約從04年、05年左右開始炒
這些時間以來,新聞、雜誌的專文、探討
大概也很難有什麼突破性的觀念

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知道可以從查理王網站,拿到許多「小貼紙」
Blog「小貼紙」的玩意,其實很早就看到了
但是有明確的認知,卻是拜前兩期的「數位時代雙週刊
記憶略為模糊,但隱約知道來龍去脈




大約是從04年底的南亞大海嘯開始的吧!?
blogger除了傳回第一手資訊,更是網友相互號召給予援助
從此之後,大為風行


除了有他的涵義外,更是可以給予個人blog一些點綴
包含了社群的連結、人際的串連
我想,這是blog貼紙能夠風行的主因吧!

2007年4月10日

教學目標之外

其實想想也挺好玩的,沒來由的開始寫這些東西
論數位學習的領域,我只能說我是個不算咖的咖
學生時代學得不是很好,完全是靠實做的經驗在撐

理論學得零零落落,文章寫得東倒西歪
論證不夠堅硬,舉例不夠精確,敘述不夠貼切
寫這些東西需要仰賴的是理性
偏偏我又是感性的成份居多
胡亂瞎掰,有緣看到的人也蒙不吝嫌棄,多多賜教

上次大概提到教學目標的重要,這次來談談撰寫腳本的過程吧
撰寫腳本,在數位學習的領域裡面就是負責生肉的步驟
確定教學目標是為整個課程架構骨架,確定生長方向
再來,當然就是開始寫腳本了
(當然,要考慮的因素還有需求評估、學習者分析等等等步驟,以後詳述)
寫腳本,功用是要能讓做多媒體的人員有所依循

就好像拍電影一樣,如果編劇不把腦海中的故事明確寫出來
讓演員可以明白架構,揣摩演出
演員如何投入?整部戲如何拍攝?靠編劇一人邊講邊拍,全程參與嗎?
當然不可能

有時候,教學設計師的角色是多重的
他必須是掌握整個專案的經理
又必須是能精準掌握SME的課程內容,當個好編劇
兩者有時相輔相成,掌握專案自然才能掌握課程精髓
兩者有時卻又是互相拉扯,想規劃完美的課程卻又必須仰賴經費喘息
如何拿捏,端看教學設計師手腕

所以在設計腳本時,常常就有幾個很實際的問題必須考量:

  • 第一,經費如何?
教學設計師就跟廚師一樣,這我已經忘了是哪聽到的說法
很俗套,卻很貼切
有什麼菜就端什麼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好的廚師可能可以藉由炒法、技巧來掩飾材料的不鮮與廉價
教學設計師也一樣
專案的經費有多少,自然就只能做出怎樣的教材
好的ID(教學設計師)可能也可藉由創意、玩法來掩蓋課程的不佳
太過天馬行空,沒有考量經費成本
就算再有創意的腳本,也只能徒呼負負

  • 第二,教學目標為何?
我覺得,這是很多ID在寫腳本很容易犯的錯誤
不是自命清高,提出來不是說我就能例外
有時候,教學課程在構思腳本的時候,最欠缺的就是靈光一動的靈感
一個很棒的靈感,可以構思出整個腳本的基本設計概念
可以醞釀出很棒的課程,很優秀的玩法
但很糟的是,往往做完才發現,方向偏了
要不然就是,實際成品都出來了,才發現整個課程有問題
什麼問題?給學習者學習加法,課程學完後學習者反而都會減法
當然是有點誇張的說法,之所以誇張是要表示出這中間的落差有多大
不可能嗎?可能吧!

更慘的是,ID在寫腳本的時候
已經很注意方向的拿捏,腳本課程內容比例拿捏
甚至自以為已經都將重心擺在課程的精要上
結果卻還是整個學習效果弱化,學習者依舊將加法學成減法


  • 第三,學習者的學習效果?
之前我的文章「淺談教學目標」提過,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需要按照教學目標走
換句話說,必須是可以評鑑的
比如說,學到「個位數加法」,可以藉由實際測試題來得到例證
但是整個課程的架構中,往往忽略需要緊扣這個項目
而且現實的是,有許多課程是「情意面」的,根本無法具體評鑑
這是另外一個層次的難題,下次有機會再談吧
如果整個腳本設計的過程,既沒有按照教學目標走,又沒有考慮到對學習者的吸引力
更沒有辦法提出完整評鑑學習者成效的方法
整個課程,可以說是徹底失敗
就算是jobs來設計的介面,mac的美觀都是失敗
變成空有外表的花瓶


所以說,有時候想想,教學設計師真的也是挺無奈的
設計課程前,要考慮學習者背景、現有硬體、需求評估
設計課程時,要能掌握現有多媒體教材的特性,掌握成本、具有創意的設計課程
設計課程後,要不斷修正不足、偏差,要評鑑是否真能達到學習效果
這麼多需要考量的事情,環環相扣,彼此拉扯

要考量成本,多數創意必須扼殺,要不折腰;
要保護創意,大量成本必然爆增,賠本買賣。

兩者兼顧,最是難為

不過,也挺好玩的,不是嗎?






2007年4月6日

這次淺談教學內容

繼續接著談談上次的話題吧!
確立了教學目標,最大的用處該是有兩個
對設計師來說,可以明確走向,避免分枝太多亂了學習效果
對學習者來說,可以明確知道學完這個課程,可以學到什麼知識

尤其,教學設計師要面對的,往往是雜亂無序的內容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誤以為,所謂的教學設計師很好當
這牽扯到最基本的認知層面,一併提出討論好了

這麼說吧!用你最簡單的觀念來想
網路的數位課程,不就是錄影?將老師上課的情形錄下來
然後串流、或是非串流的放到網路上去放?
有良心點的,搭配老師的ppt
更有誠意的,幫你把老師上課的知識切割章節,讓你可以點選

按這觀念來想,教學設計師的工作
應該就是很認真的上過老師的課,然後學會內容
負責將老師上課影像上線、然後劃分好章節
這麼簡單的工作!?

錯!
數位學習本身不是這樣做,也不能這樣做
老師的知識內容,大多已經有他的劃分方式
這劃分方式,我們姑且假設非常好,適合實體面對面教學
但問題來了,這麼簡單放到網路上就好?
少了實體教學的氛圍,少了實體的感染
連坐在教室裡都可能會昏昏欲睡
你覺得,一個人可以乖乖的待在電腦前,好好盯著螢幕多久?

一部電影必須有轉場、拍攝角度、戲劇的成份在裡面
遇到不好看的電影,雖然內容枯燥
但至少鏡頭會變化,感官很豐富
但若老師上課嚴謹,氣氛凝重
坐在電腦前,面對一成不變的畫面,一個不斷對著你碎碎念的角色
你敢保證你能撐多久不打瞌睡?
就算你有在強大的動機(考高普考)去學,但這樣的學習效果
真的理想!?
我不敢想。

況且,這牽扯到很多層面的問題
最簡單的問題
從實體轉化到數位的過程,這中間的過程難道只是單純的完全套用?
比如說,剛剛談到的課程劃分方式
老師可以按照上課的學習狀況,適時立即的調整進度
但數位課程呢?
每個學習者都孤單的在電腦前學課程
教學設計師的職責,就是要讓學習者能以最低的負擔進入學習狀況
一成不變套用教師的學習進度,是否萬無一失?

如果我們國內所謂的數位課程
仍然是一成不變的串流、串流、在串流
數位學習的願景,究竟要讓多少人破滅!?
做課程的人只為了省錢,完全忽略學習效果的優劣
串流,終究會是死路一條

說點輕鬆的吧!
其實當教學設計師也挺好玩的
最近在做一些買賣之間的課程,銷售服務之類的
不知不覺間,學到許多銷售人員的小撇步
去買個東西,都會下意識觀察他的優缺
比如上次去大賣場,駐廠人員就跑來跟我推薦他的牛奶
一昧的推薦他產品的好…XD
這是不行的喔!要針對消費者年紀、性別去揣測
從進行推薦建議、同時要針對產品優缺說明
一昧只說商品的好,消費者只會失去信心的

這算是另類收穫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