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

H君的文章,推薦給大家

朋友H君最近當了記者(對,就是那種要採訪寫稿的平面媒體記者),轉錄他的文章如下:



一個物價,兩種解讀?

最近油價漲、麵包漲、菜價漲,偏偏民眾的荷包未漲,引發眾多議論。多家媒體抨擊主計處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與民眾感受脫節,有粉飾太平之嫌。其中實情為何?主計處的數據究竟說了些什麼?我們又該如何解讀?

96日,主計處照例公佈上個月的物價指數。負責主持的三局科長吳昭明罕見地準備了一疊厚厚的資料,神情嚴肅地回應近來媒體與民眾對主計處數據的各種質疑。

統計數據 vs. 民眾感受?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不尋常的場面,起因於近年來的物價上漲。

由於台灣自然資源有限,高度仰賴進口原料,因此國內油價自然隨著國際油價波動而上揚。2002年時一公升的95無鉛汽油售價台幣20元,至20079月初已漲到28.5元,漲幅達42.5%。油價上漲,連帶使得相關的燃氣、油料等也跟著向上調漲。此外,受國際農工原料價格接連上漲的影響,台灣整體進口農工原料價格指數也一路攀升,並逐漸波及糖、麵粉、飲料等民生必需品。物價上漲的壓力,真實地出現在一般民眾的生活之中。

然而根據主計處公佈的數據,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從1997年之後便持續走低,整體來說遠低於1997年以前的水準,其中僅2005年高於2%,其餘年份皆低於2%,20012003年之間甚至呈現負成長。照這些數據看來,台灣似乎並沒有物價上漲的問題。

為什麼主計處的統計數據與民眾感受之間出現了如此大的反差?

數字會說話,但要懂得聽

從一方面來說,造成反差的原因來自於解讀數據的方式。

細看消費者物價基本分類指數(表一),儘管總指數基本平穩或僅小幅上揚,但觀察不同分類的情況就可以發現,從20012006年,以「食物」與「醫療」兩類上漲最多,截至今年8月,食物類上漲約16%,如牛肉麵從70元漲到80元、水煎包從8元漲到10元。醫療保健類的漲幅則更高達21%,這反映了健保費的調漲以及進口中藥材的漲價。排名第三的雜項漲幅11%,則主要來自於健康捐開徵之後的香菸漲價。這些數據確實與民眾感受一致,並未失真。這3類之外的其餘各類則為平穩或小幅上漲,因此,整體平均出來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自然不會呈現出大幅上漲。

若再進一步檢視食物、醫療與雜項類的細目,也不是每一個項目都大幅上漲,比如蔬果類與穀類製品上漲較多,但是米類製品則基本持平。其他並未大幅上漲的類別裡的細項也是有漲有跌,如交通通訊類中的「通訊設備」便大幅下跌,從2001年的基數100腰斬至目前的47,反映出同款手機的價格近年確實大幅下降,新型手機的降價速度也很快。與此同時,「油料費」則是從100大幅上漲至149。只是手機並不是一般人會頻繁添購的物品,因此對於手機的跌價較不敏感,但對於每隔幾天就要加油一次的油料費上漲,則會有強烈的感受。

此外,每個項目的範圍和定義也會牽涉到統計結果。比如近來房價與商業店面的租金節節竄高,但是居住類指數從2001年以來卻是持平,因為該指數限制在一般民生消費的房租、住宅維修、家庭用品、水電燃氣等,其中僅燃氣與住宅維修材料上漲較多,反映了市面上瓦斯、鋁門窗與裝潢材料的漲價,難免與一般購屋族的感受脫節。

漲價一視同仁,衝擊貧富不同

另一方面,統計數據與民眾感受間的落差,還與民眾的收支情形有關。

總體而言,即使物價確實上揚,但只要所得能夠追趕上漲價的幅度,民眾的感受便不至於太過痛苦,偏偏近年來面臨的正是「所得追不上物價」的窘境。19912006年(表二),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平均實質薪資增長率逐漸下跌,其中甚至有個別年份呈現以往罕見的負增長。在荷包不漲的情況下,物價那怕只是些微上漲,都會對民眾提升生活品質的期待造成衝擊。

再觀察家庭可支配所得,就平均數而言,19962006年的增幅為10.5%,而同時期消費者物價指數則增加8.3%,一般家庭的收入似乎應足以抵銷物價上漲。

但如果把同一時期家庭可支配所得由低至高分成5等分來分析(表三),較高所得的60%家庭,其可支配所得的增長超過物價漲幅,而且是所得愈高增長愈多;但較低所得的40%家庭恰恰相反,尤其最低所得組的收入增幅還不到2%,因此8.3%的物價漲幅便成為其不能承受之重,使這些家庭的實質收入呈現倒退。這也顯見物價上漲對較低所得家庭的衝擊,遠大於較高所得家庭。

再觀察5等分家庭的消費支出情形(表四),可以看到2006年最低與最高所得家庭的可支配所得中,食品費所佔比例分別是24%與12%,房地租與水電費是26%與12%,醫療和保健費是18%與8%,差距皆達一倍以上。其中食品與醫療,偏偏是近年物價上漲幅度最大的類別,尤其如窮人營養品的蛋類,近6年漲幅高達54%,蔬菜類更達56%。如此一來,貧窮家庭最需要的物品偏偏漲最多,而這類消費(食品、醫療)又是必需品,不可能大幅縮省,物價衝擊的M型化趨勢令人擔憂。近年政府推出各項「大溫暖」計劃,就是希望能適時伸出援手,讓貧者免於飢寒病苦。

物價指數之外的省思

近年物價攀高原因固有多端,如中國、印度、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興起,導致全球原物料供不應求,或是國際資本炒作油價相關金融商品,導致油價波動飆高等等。

同時,在這些因素的背後,還有一個長期而決定性的因素,就是石油蘊藏逐漸枯竭。一些專家早已發出警告,以目前的消耗速度來推估,全球石油將在40年後耗盡,油價攀高已是難以扭轉的趨勢。

值此石油世紀的尾聲,過去仰賴廉價能源與石化原料來維持的低物價、高成長經濟模式恐將終結,首當其衝的升斗小民恐怕要更加精打細算、看緊荷包,並一起思考我們未來的出路。




H君是我在當兵受訓認識的同梯,下部隊後也是在同一營、隔壁連。在三個月走不盡的先鋒路相處下,有了很多的相處時間。H君是個怪胎,說怪胎是因為找不到比較貼切的形容詞,他的行為較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相形失色。H君的嗜好是讀書,讀原文書,讀艱深晦暗的原文書,還把書裁成約A4紙張一半大小,方便塞於迷彩褲大腿兩側的口袋,脫盔休息、吃飯前後的空檔,稍不留神,這傢伙手上蹦的又是一本書在啃。說真的,我也挺愛讀書,尤其是在無聊到可以的軍旅生涯裡,但此君的原文書讓我退步三舍,有時見他讀得出神,想跟他借來解解癮頭,但一看到蠻夷文字,我只好束手就擒。此中怨恨說有多深,就有多深。

不過恩怨分明,該稱讚的還是該給。此君既無其他嗜好,也無任何興趣,可謂博覽群書。因此常常立論精確,邊闢入裡,看事情的角度、文章的論點常有令人佩服之處。不過此君最近落入凡間,既當了記者,用詞寫文要能迎合大眾,我期許此君能保他本有之學術素養,多生幾篇讓我讀來有味的好文,也能扭轉普遍對記者的不良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不必與文章主題相關
2.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例如<b>, <i>, <a>
3.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留言可以讓我高興一整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