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日

e-Learning認證(下):認證是燒香拜佛的結果嗎?

雖然很難仰賴,但靠的還是只有教育部的把關,也就是認證制度。但認證制度如果不好好做,恐怕只是把e-Learning從急診室,送往太平間的推手。
上面是前文「e-Learning認證(一):你以為e-Learning不用錢嗎?」的結語,認證品質好壞,不僅關係到使用者對e-Learning觀感(濫竽充數,劣幣總是比良幣印象較人深刻),更關係到難以估算的利益變化。


多少廠商靈敏得很,怎麼認證,如何認證,蛛絲馬跡絲毫不會放過。不過這也難怪,有錢大家賺,認證就是政府給你掛保證的象徵,有什麼比「政府認證通過」更廉價、更動人的口號呢?
 

但認證的過程千頭萬緒,不僅僅整個過程還沒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有時候不僅僅送審單位搞不清楚狀況,評審單位有時也是多頭馬車,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把國外評鑑認證的規定拿來用,又專業又完整,多好啊!況且國外行之有年,總是比自己流血流汗,硬著頭皮下去寫還安全,出了錯,又還可以推得一乾二淨。

只是,國外縱使有可供參考的遵循認證標準,但這些標準對台灣而言,如果原封不動拿香跟拜,也太瞧得起國內e-Learning水準,就會發生水土不服的窘境。


況且評鑑標準的分類又多又長,從平台、內容、評鑑,每個項目都全面而綿延,先不論多少公司有本領達到這樣的要求,每個評審又標準又不一致,舉例來說某地方a來看很棒,b來看卻非常差勁,去年認證明明這個標準沒有問題,今年卻忽然變成沒有通過,這又該如何是好?

評審單位應該解決這個問題嗎?當然,但評審單位也知道這個問題呀,可每個擔任評審的委員都是德高望重,評審單位對每個評審委員只能「建議」,不能「強制」,再說這種東西要怎麼強制呢?觀感類的喜惡,規定太少標準不一,太多了又容易落得多管閒事的罵名。

什麼樣的原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結果,評審標準無法一致,就會變成認證通過的不一定比較好,沒過的未必不理想。評鑑認證原本用意是要找出比較之下顯得優秀的e-Learning教材,往往卻變成找出哪個運氣比較好的e-Learning教材。
 

雖然說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標準的確立、評鑑人員的訓練,每個環節務必就是要讓評鑑的標準客觀、公平、一致,但在這方面,也許我們政府單位做得還不夠,如果認證單位沒辦法肩負起進步的責任,國內的e-Learning業者被箝制在這個標準之下,也跟著難以進步。

不要讓整個認證制度,變成只能燒香拜佛,祈求萬事如意的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不必與文章主題相關
2.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例如<b>, <i>, <a>
3.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留言可以讓我高興一整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