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4日

抱琵琶,遮作品

當教學設計師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腳本漸漸被設計師們逐步建構,從一個角色、成一個場景、到一個動畫、一個機制,一個教學事件的產生,回饋互動的建立,這類似看著孩子成長茁壯的爸媽那樣欣慰,感動可能沒那麼刻骨銘心,但也能稱得上銘感五內。

當然,我還沒完全熟悉一個完整的數位教材製作過程,原因無他,我還菜。算算在自己手上跑完的專案,一個都沒有。專案的時程是種抗戰,即使是一小時的課程,從雙方接觸、協商、製作、完成,細數竟然就已經過了四個餘月,雖然成品已經進入check階段,但畢竟這就算是還沒簽結。

前陣子經手一個專案,最大目的就是要讓政府審核通過。但是課程的「量」實在太大,量的意思就是指課程總時數,隨便一算,就有150小時以上。製程呢?很抱歉,只有一個多月。這情況根本不是用燃眉之急來形容,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們是伊森韓特嗎?不是,所以我們沒有飛天盾地的本領,我們只能靠無盡勤奮的加班與奮戰。第一要求是完成,再來是速度,第三是品質,第四要求是正確。嗯?整個課程最重要的教學效果呢?

那是啥?能吃嗎?
那種東西能讓我們通過審核嗎?往後擱置吧。到底擱置到第幾順位,其實我比你還要模糊。

學生時代有夢想,雖然知道現實殘酷,不能妥協,但真碰上了,才明白現實最是無情。我必須在過程裡不斷過濾我看到的問題,自動忽略學過的立論基礎,然後一次又一次的「不小心」忘掉對成品教學效果的質疑。大話容易說嘴,水準可以清高,在現實不斷的壓迫下,這樣的產物只能說是Rapid-E的展現,不是成品。當然,會寫在這不是因為我有多麼清高、多麼出世不凡,事實上我肩負了相當的責任,說來也實在只能汗顏。

只是我想的是,這樣的成品,萬一真的「不小心」通過審核呢?

姑且不論我接下來會面臨的惡夢(接踵而至的修改、重製),我不應該去想、卻不得不想,如果我是學習者呢?

我看到了這樣的教材,份量稱做豐富,內容叫做繁多,教材彷彿數位,但學習起來可說是場災難。有再多不滿也注定這是我要上的課程,除了電腦前傻眼、咒罵,將這些不滿轉化成討論區篇篇怒吼,我真不知還能怎麼做。更可怕的是,此一審查制度今年已是第二次舉辦,去年通過的部分「聽說」只比這些糟。電子書有、串流串整場有,數位學習的名聲往往就是在人力與資源窮困交迫間不斷向下沈淪。如果帶頭的機關如此,國內水準恐怕只能在原地踏步,每年每年不斷重複景仰國外教材的多變與精彩。

如果有更多人力、如果有更多時間、如果內容文本妥善一些、如果整個製程完善一點、如果有好多如果,如果...,於是如果如果的如果個沒完沒了。







Sango 胡言亂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不必與文章主題相關
2.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例如<b>, <i>, <a>
3.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留言可以讓我高興一整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