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5日

「半專業」教學設計師雜想(一)

一切,都要從一個月前我第一次參加大學的同學會開始說起。

大家從校園畢業雖然不過三四個年頭,但令人感動的是每年必定舉辦同學會;扣掉當兵一年多,這還真是我第一次參加大學同學會。來了將近一半的人,我認為這是相當值得驕傲的事情。

然而最另我意外的是,竟然只有不到一成的人繼續走本科系相關工作。換句話說,教育科技,真正走上「純」教學設計師這條路的人,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少。(我向來不是名列前茅的學生,如果清算四年成績下來,我在班上成績應該只會是倒數吧。結果卻是我繼續走上這條路,其他比我優秀的同學都有其他相當不錯的發展。我走這條路不見得明智,他們選擇其他道路不一定正確,但這種命運的交錯總是讓我感到十分訝異。


讀我們這科系的,什麼都沒有,有的是小團體的團結。什麼都沒有,就是有小團體的分裂。

這話說得很奇怪,但卻是我離開三年後的感觸。我們科系的背景,打從大一開始就必須不斷的分組、分組、再分組。不論是因為課程所需、還是合作學習,扣掉通識課,99.99%的課程裡,我們在第一周上課就會面臨到分組的要求。

分組是門學問,基本上我認為一個班級誰跟誰比較要好,這裡都會很血淋淋的裸露。像我這種人緣不好的,哪有得挑,每每只能挑一樣身孤影單,或是乾脆等死當餘數,反正餘數湊在一起自然也能有一組了。

也因為這樣,我們班上每個小團體的向心力都超級強,每次同組報告幾乎是歷經一次革命,磨下來算算都至少比國父革了更多次命,沒有超級情感也相當困難。但也因這個緣故,小團體多,就等於派系雜,派系一雜,班上自然難以團結。

小團體是個雙面刃,他能讓你的班級快速凝聚,也會讓你無法整合。

但站在職場上的我回頭看,我卻不得不說這個歷練讓我能快速適應「教學設計師」這個身份要求的合作需求。在與SME、ART合作的過程裡,我不敢說我扮演教學設計師扮演得很好,但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不是歷經那兩三年來大學生活分組的歷練,我只會比現在更差。

而其中,我聽到某成績相當優秀的同學L,再跟大家聊天的時候這麼說「我曾經被老師要求回去跟學弟妹做畢業專題的經驗分享,我只告訴他們,你們要好好把握作畢業專題的機會。」

基本上,我們的背景就是要會設計數位課程、也要會製作數位課程。而歷經四年的磨練,畢業專題就是你發揮所學的最後考驗。因為是要你拿出全部實力準備的一個真實課程,所以你必須親自去找題目、作分析、擬評估、寫腳本、作多媒體。在我們科系,聽過太多四年死黨為了畢業專題反目的故事。

怪哉,這樣一個「畢業專題」的苦命考驗,就算不會是戰戰兢兢的準備,也絕對不是「好好把握」這種狀態。

同學L接著說:「因為你要知道,這是學校給你的最後一次機會。以後進職場,有哪間公司可能會讓你自己挑組員、找題目,然後還讓你反覆修改作品?」

這句話,比當時同學會吃飯的任何一句話都讓我印象深刻。即使過了一個多月,我依然認為那是我最大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不必與文章主題相關
2.您可以使用一些 HTML 標記,例如<b>, <i>, <a>
3.最重要的一點,你的留言可以讓我高興一整天..:P